思思热精品在线8,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99,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,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

<menu id="d1icz"></menu>

        1. <td id="d1icz"></td>
          ?
           首頁  總攬  寫作  煤市分析  政策法規(guī)  技術論文  礦山安全  事故案例  煤價行情  在線投稿  | 西北站  華中站 | 特約通訊員檔案


          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技術——

          二氧化碳變?yōu)閷?驅動石油產出來

          煤炭資訊網 2024/8/5 11:34:47    頭條

          核心閱讀

            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(CCUS)技術,是指把工業(yè)生產等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純,繼而投入新的生產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。2022年,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中國石化“齊魯石化—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”正式注氣運行,每年約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,相當于每年植樹近900萬棵,有力推動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,不僅能注入地下封存、實現(xiàn)減排,還能成為增產石油的“香餑餑”?

            在山東淄博齊魯石化第二化肥廠,矗立著兩個巨型儲罐。經過處理的液體二氧化碳從罐中出發(fā),搭乘專屬“地鐵”——我國最長的二氧化碳輸送管道,一路向北輸送109公里后,抵達“終點站”勝利油田正理莊油田生產區(qū),被注入地下油藏封存的同時,驅動更多石油產出來。

            這是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和齊魯石化聯(lián)手打造的國內首個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(CCUS)示范工程。“把工業(yè)生產等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純,繼而投入新的生產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,正是CCUS技術的原理。”勝利油田CCUS油藏開發(fā)研究高級專家張傳寶說。

            據測算,項目預計15年可增油300萬噸,每年約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,相當于每年植樹近900萬棵,有力推動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。

            打開技術“大門”——

            “磨刀石”里采石油

            不止一次,張傳寶恨不得鉆到3000米深的地下油層中一探究竟,“到底怎么把油從‘磨刀石’里擠出來?”

            “地下的石油并非像河流一樣自由流動,有些低滲透油藏儲存在地下幾千米深的巖石縫隙中,開采難度大。喚醒這塊‘沉睡’的地下寶藏,對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”幾十年來,張傳寶一直在試圖“啃下”油田開發(fā)的一塊“硬骨頭”——低滲透油藏。

            要想把石油采出,往往要靠水來驅動,而低滲透油藏的儲層巖石像磨刀石一樣致密、堅硬。一些情形下,水注不進去,油采不出來。

            水注不進去,無孔不入的氣行不行?科研工作者盯上了二氧化碳。“超臨界二氧化碳有獨特的性能,密度像液態(tài),黏度像氣體,分子結構小、黏度小,更容易進入低滲巖石的孔隙中。如果能讓它與原油混相為一種液體,增加原油流動性,就能讓原本躲藏在孔隙中的原油‘現(xiàn)身’,提高原油產量。”張傳寶說。

            當時,國內CCUS技術尚屬科研“無人區(qū)”。1996年開始,科研工作者花了3年時間,自行設計物理模擬裝置,通過一次次物理評價和試驗,找到了影響二氧化碳與原油混的三大因素——壓力、溫度、原油物性,為后期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
            理論證明了二氧化碳驅油行之有效,但實踐起來并不順利。2008年,油田科研工作者在勝利油田高89—1區(qū)塊進行試驗。“在地下,油藏壓力達到一定值,二氧化碳處于超臨界狀態(tài),有較大溶解能力,原油溶入二氧化碳,混相為一種液體。可實際操作時,壓力達不到合適值,導致氣和油‘各行其道’、難以互溶。”張傳寶說。

            到底多大壓力,才能讓原油和二氧化碳在地下互溶?2013年,油田科研工作者移師勝利油田142區(qū)塊,開展了長達1800多天的試驗,壓力值從17兆帕一點點往上提……終于,當壓力值升到40兆帕時,石油從井口噴薄而出。

            破解混相壓力值這個關鍵難題后,二氧化碳與孔隙中的原油成功互溶,原油充分流動起來,區(qū)塊內石油產量大大提升。由此,“二氧化碳高壓混相驅”技術形成,并取得礦場應用突破,成功打開了CCUS技術“大門”。

            打通應用堵點——

            實現(xiàn)二氧化碳全密閉高效注入

            試驗數據顯示,二氧化碳驅油效率比常規(guī)水驅高40%,可提高石油采收率7至20個百分點。但從先導試驗走向規(guī)?;瘧?,并不容易。

            “到底怎么把二氧化碳安全高效注入地下?”在勝利油田CCUS項目部建設保障部高級主管趙鐵軍看來,這是阻礙應用的難點。在原有的注入模式下,隨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,液化的二氧化碳中有20%—30%會變成氣態(tài),悄悄“溜走”,降低了封存效率。

            能否研發(fā)一套設備,避免二氧化碳“溜走”?翻文獻、詢專家、蹲現(xiàn)場……趙鐵軍與團隊反復修改設計方案,一次次建模、試驗、優(yōu)化,攻克二氧化碳全密閉高效注入技術難關。

            在正理莊油田生產區(qū),有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塊化、自動化、標準化二氧化碳全密閉高效注入裝置,裝置旁布設著幾條白色管路,上面標記著“回流”“壓力”等。

            “通過增設回流遇冷管路和高壓氣液分離裝置,讓‘溜走’的二氧化碳進入裝置,液化后可再次注入,實現(xiàn)了二氧化碳全密閉高效注入。”勝利油田CCUS項目部經理于法珍介紹。

            二氧化碳實現(xiàn)高效注入,除了密閉,計量也是關鍵,向井下注入二氧化碳時,得精準把控注入量。2018年,趙鐵軍曾到多個油田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CCUS技術推廣應用時,質量計量技術遲遲難以突破,若是從國外購置高壓精確流量計,支出不菲。

            怎么給二氧化碳注入裝備安上“眼睛”?有一天,趙鐵軍給侄子輔導物理作業(yè),正好講到了質量與密度的計算方法。“能不能用密度和體積換算,得出二氧化碳的質量?”趙鐵軍靈光一現(xiàn)。

            半年時間里,趙鐵軍與團隊現(xiàn)場測取了上萬組數據,采集不同壓力下的二氧化碳密度,創(chuàng)新制作出最高壓力為40兆帕的密度圖版,再將二氧化碳集成到體積流量計中,從而精確計算出二氧化碳的質量。

            規(guī)?;瘧弥校y題被一道道攻克:針對不同的氣竄通道,研發(fā)形成相應的封堵技術;實施采出氣液全程密閉集輸與處理工藝,將采出液中的二氧化碳回收,進行二次驅油與封存……封存率一次達到60%—70%,通過多次捕集、再注入,地下油藏就能成為完全封存二氧化碳的“保險箱”。

            這些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,為CCUS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標準。2022年,中國石化“齊魯石化—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”正式注氣運行,標志著我國CCUS產業(yè)開始進入技術示范中后段——成熟的商業(yè)化運營。

            補強產業(yè)鏈條——

            建二氧化碳專屬“地鐵”

            “工程覆蓋低滲透油藏儲量2500多萬噸,按照計劃,未來15年要向油田注入二氧化碳1000萬噸。”勝利油田機械設備高級專家叢巖說。

            上千萬噸的二氧化碳從哪來?“在齊魯石化第二化肥廠,煤氣化裝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氣屬于優(yōu)質的二氧化碳資源,性能穩(wěn)定,純度高達90%。”叢巖介紹,齊魯石化通過液化提純技術,回收煤氣化裝置尾氣中的二氧化碳,更加節(jié)能。

            接著,二氧化碳要經歷“長途跋涉”,輸送至百公里外的正理莊油田生產區(qū)。怎樣確保遠距離運輸全程安全高效?

            “起初用罐車,不環(huán)保,效率也低。”叢巖說,于是,他們想到為二氧化碳建一條專屬“地鐵”——二氧化碳運輸管道。

            “理論上講,要實現(xiàn)二氧化碳在管道內液態(tài)輸送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常壓低溫液化,但容易帶來土壤凍脹、環(huán)境損害等問題;另一種常溫高壓液化,前提是要確保管道內壓力始終高于液化壓力,這就需要一臺增壓設備。”叢巖說,在此前,成熟的二氧化碳增壓裝置技術一直是短板,裝置主要依賴進口。

            在齊魯石化第二化肥廠廠區(qū),距離儲罐不遠的輸送管道首站,一臺正在運轉的大排量增壓泵轟轟作響。“這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臺二氧化碳增壓泵。”叢巖介紹,“增壓泵設計壓力高達12兆帕,相當于指甲蓋大小的面積承受了120公斤的重量,確保了二氧化碳在長距離的管道內始終保持常溫液化狀態(tài)。”

            2023年7月11日,我國首條百萬噸、百公里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,管道全長109千米,設計最大輸量可達170萬噸/年,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(xiàn)二氧化碳長距離密相管輸,對推動我國CCUS全產業(yè)鏈規(guī)模化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“這條專屬‘地鐵’每年可減少4萬輛罐車行駛損耗,節(jié)省車用天然氣約200萬立方米。”叢巖介紹。

            今年6月,正理莊油田生產區(qū)已累計注入二氧化碳90萬噸,有21口油井實現(xiàn)自噴,日產原油從220噸提升至415噸。

            耳畔是轟鳴的機器聲,眼前是一座座矗立的鉆塔。“一頭連著綠色低碳,一頭連著能源安全,CCUS技術大有可為。”正理莊采油管理區(qū)黨支部書記焦俊杰說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本期統(tǒng)籌:郭  玥

            版式設計:汪哲平

          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8月05日 04 版)

          題: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技術—— 

          二氧化碳變?yōu)閷?驅動石油產出來(硬核科技背后的創(chuàng)新故事)



          來源::人民網-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李 蕊      編 輯:徐悉
          ?

          聲明:本網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與作者共同所有,任何網絡媒體或個人轉載,必須注明"來源:煤炭資訊網(www.ynryjkb.cn)及其原創(chuàng)作者",
          否則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。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本網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
          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(lián)系(本網通訊員除外)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郵箱地址:1017016419@qq.com

          總編輯:李光榮    副總編:韓一凡  顧問:王成祥、王金星  主編:歐陽宏  編輯:楊建華(網站監(jiān)督)、黃永維、曹田升、陳茂春
          備案序號:渝ICP備17008517號-1|渝公網安備50010702502224號
          電話:(023)68178780、13883284332
          煤炭資訊網原中國煤炭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