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各省份煤炭去產能任務和措施逐漸明晰之后,國資委所屬的央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工作也在穩(wěn)步推進。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,明確提出“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%左右的鋼鐵和煤炭現(xiàn)有產能。”
作為今年去產能工作的兩大重點行業(yè),煤炭和鋼鐵去產能工作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金石。據悉,以山西、陜西、黑龍江等省份以及多家煤炭央企為試點的煤炭去產能工作已在進行,試點之外的其他省份也在同步推進去產能工作。
14家央企有涉煤業(yè)務
在煤炭儲量豐富的地區(qū),央企擁有不少煤礦,其產能變化情況也直接影響著去產能工作的進展。
根據國資委公布的106家央企名單,其中主業(yè)為煤炭的央企包括神華集團、中煤能源集團2家,其煤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陜西、蒙西、晉北及江蘇等區(qū)域。
據本報記者統(tǒng)計,除神華和中煤之外,至少有包括保利集團、華潤集團、中國石化及五大發(fā)電集團在內的14家央企在各地擁有數(shù)量眾多的煤礦。這些央企的主業(yè)領域分布在電力、投資、房地產、化工、鐵路等多個行業(yè)。最新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14家央企生產、建設的煤礦共209處。
從煤炭行業(yè)走低之時,涉煤央企就在有意無意的壓減煤炭產能。
來自神華集團的消息顯示,近兩年來,神華集團陸續(xù)關閉了12處生產能耗高、煤質不環(huán)保、安全隱患多、經營成本高的煤礦,關閉產能940萬噸;對部分煤礦采取停產、限產措施,壓縮了下屬4家煤炭公司近10個煤礦的產能,兩年累計減產9500萬噸,煤炭銷售兩年合計減少超過1.7億噸。
公開資料顯示,去產能工作啟動以來,中煤能源集團在倡導煤炭行業(yè)減產的同時,推遲了3個煤礦投產運營時間。2014年煤炭產量同比下降4.1%,2015年煤炭產量同比進一步下降9.3%,在2013年煤炭產量基礎上累計減產2500萬噸。中煤2015年原煤產量1.66億噸、煤炭銷售量1.67億噸。
與此同時,或許是受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,記者統(tǒng)計資料顯示,其他涉煤央企也都明確了煤炭去產能工作的措施、任務。
化解地方去產能工作難點
按照常理來看,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將涉煤央企的去產能工作作為一個單獨議題,并不常見。
究其原因,分析認為,由于多數(shù)省份都有央企所屬煤礦,從隸屬關系上看,央企和地方在煤炭去產能工作上協(xié)調或有困難。
此次從國資委層面推動央企煤炭去產能,將最大限度推動各省份去產能工作。